解读珠峰新“身高”三大疑问
核心提示:与我国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13米相比,珠峰新“身高”8844.43整整低了3.70米!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这次的珠峰新“身高”可信度有多高?珠峰测高缘何引起全球高度关注?
为什么珠峰“矮”了3.7米?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表示,除了误差,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珠峰变“矮”,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
1975年,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得的雪深0.92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米。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0米。
珠峰变“矮”,还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正因如此,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对测量珠峰“身高”的影响不言而喻。今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年高出0.7米至0.8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0.7米至0.8米,其“身高”自然又会变“矮”一点儿。
珠峰变“矮”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米。
新“身高”可信度有多大?
陈俊勇表示,与1975年中国珠峰测高以及其他测量活动相比,2005年的中国珠峰高程测量手段有五个方面的创新,确保了本次测出的珠峰高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一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过程的应用更加完善。本次珠峰测高中,GPS方法共设置了70个点,而此前美国等国家在测量中只用了2个点。
二是采用了激光测距的手段。
1975年我国珠峰测高没有采用激光测距手段。本次采用激光测距,使测量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是本次测量峰顶冰雪深度更为可靠。本次用雷达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3.5米,其中冰层以下岩面以上有1米的不明物质,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估计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此前由于条件限制,是无法测得上述数据的,因此也会影响珠峰高程的精度。
四是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加精确。
五是测量中的折光改正更加完善。山高测量需要根据气象资料进行折光改正。此前测量珠峰高程时,折光改正使用的是距珠峰70公里之外的定日的气象资料,而本次使用的是在珠峰脚下珠峰大本营测得的气象资料,数据无疑更为准确。
缘何全球关注珠峰测高?
具体说来,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珠峰的“身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第一,珠峰是世界最高峰,地球第三极,本身就是新闻焦点,有关其身高在内的任何信息都很可能成为引人关注的新闻。
第二,测定珠峰高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围绕珠峰高度的争论一直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以不同手段测量珠峰,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些数据相差数十米。这种“不一致性”无疑极大地调动起人们的好奇心。
第三,珠峰地区是观察地壳运动的最佳窗口,珠峰高程的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对研究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包括珠峰在内的青藏高原对东亚、南亚甚至整个北半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等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发生在那里的有关变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今年的珠峰高程测量中,除直接对峰顶进行观测外,测绘人员还对其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控制测量工作,并通过分析研究近邻区域的40年观测资料,开展与珠峰高程、位置变化密切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这些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和所居住的城市,因此测量珠峰高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宛如一座雄伟的宝塔,直插云天,高耸于喜马拉雅山群峰之上,俯瞰着地球上的千山万岭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